知识产权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品牌”飞跃

  • 来源:国际金融报
  • 2022-04-30 09:26:49
  • 分享: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合作由来已久,四届进博会均无缺席。

去年上任以来,WIPO中国办事处主任刘华已两次来到上海参加进博会,参与论坛、观看展会,深化与中方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合作。

“进博会连续四年成功举办是中国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创新格局的缩影。作为联合国负责知识产权的专门机构,WIPO致力于打造平衡包容、充满活力、具有前瞻性的全球知识产权生态体系,通过知识产权鼓励创新创造,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这与进博会的大目标是一致的。”第四届进博会期间,刘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进博会上,产品、技术与服务交流更加密集,“全球首发、亚洲首秀、中国首展”也更加多见。这背后,既反映了创新动向和科技走势,又已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技术、知识产权交易市场。

刘华表示,WIPO愿走进进博会,走进中国和企业,并推动中国品牌借助知识产权的力量更多走出去,助力中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的飞跃。

三个维度看进博会

作为中国“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进博会在沟通国内国际市场,促进中西方交流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刘华看来,在当前百年之大变局与新冠大疫情重叠,数字化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进博会的存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观察进博会。”刘华表示,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世界比以往更需要发展与增长,更需要团结和多边主义,进博会无疑向世界传递了这一积极信息。而于市场而言,进博会的实质是‘买全球,卖全球’,能够起到‘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器、润滑器’的作用。此外,进博会落地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上海,也将助力上海打造成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高地”。

创新,是历届进博会最大的吸睛点。在全球范围内,创新也早已是引领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历届进博会首发、首秀众多。本届进博会上,62家参展企业将集中发布100多件新产品、前沿技术及创新服务,其中超过一半的产品为全球首发,还有不少新品是专为中国市场定制化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深刻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对各国的发展治理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但疫情并未改变全球创新方向,相反,促进这一趋势逆势向上。

刘华表示,刚刚发布的WIPO 2021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尽管全球疫情大流行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创新型部门仍然表现出惊人的逆势发展韧性。科学产出、研发支出、知识产权申请和风险资本交易在疫情前强劲表现的基础上继续增长。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尽管疫情大流行给世界带来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但我们相信,知识产权和创新将会成为抗击疫情和促进世界经济转型的一股强大动力。”刘华表示。

刘华称,创新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重建的中坚力量。为了实现创新,知识产权“创新保护伞”不可或缺。作为扶持创新和创造以惠及大众的一种手段,知识产权奖励人们的创新和创造,鼓励企业投资于创新和新的解决方案。“只有强大的知识产权体系才能更好地赋能创新,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在跌宕起伏的疫情环境里逆势生长,最终实现经济新发展,创新实现新突破”。

为此,WIPO正在作出及时有效的回应。WIPO和WHO、WTO制定了进一步合作计划以应对新冠疫情大流行。WIPO还已宣布向成员国提供一揽子包括政策和立法、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创新支持和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争议解决援助、知识资源等五方面的援助。

中国已成全球创新领先者

中国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也让全球企业更放心地将新技术、新产品投放到中国市场。

刘华表示,近年来,中国在知识产权领域有许多重大进展。去年11月30日,习近平主席发表了关于加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专题讲话,将知识产权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今年3月1日,中国和欧盟签署的《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正式生效,为双方的地理标志提供高水平保护。今年6月1日新修改的《专利法》和《著作权法》正式生效。10月23日,中国批准《马拉喀什条约》,将为中国视障群体的无障碍阅读提供极大便利。今年底,中国有望加入《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推动中国设计走向世界。

当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体制”已被列入中国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今年9月,中国政府发布《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

就在本届进博会开幕前夕,中国政府印发实施《“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明确提出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便利知识产权海外获权,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开启了中国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在全球范围和区域经济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PCT(《专利合作条约》)专利第一大申请国、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体系第三大申请国。中国专利申请、商标注册机构的规模,都已是世界最大。

值得注意的是,一年来,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中国国内的知识产权申请量仍逆势上扬。WIPO刚刚发布的《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WIPI)显示,2020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了150万件专利申请,比排名第二的美国专利商标局受理的申请量(597172件)多2.5倍;共受理了930万件商标申请,占世界总量的54%;受理的外观设计申请中包含了770362项外观设计,占世界总量的55.5%。这些数据表明,中国是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根据WIPO《2021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的创新力表现在今年再创新高,排名升至全球第12位,是唯一进入前15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中国在创新领域取得的成就也得益于中国高效且强有力的知识产权制度。中国已经成为知识产权大国,并具有充分的基础向知识产权强国的目标前进。中国已经奠定自己作为全球创新领先者的地位,是全球创新版图中重要的一极。”刘华称。

刘华关注到,纵向来看,中国自2013年起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连续9年稳步上升,并在今年再创新高,横向来看,中国是唯一进入前15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中国将发展作为本国优先事项,而作为一个有竞争力的经济体,创新就是引领经济发展的动力。中国在教育和人力资本上的投资,极大地提高了创新能力。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上的优异表现,体现并强调了政府政策和激励措施对于促进创新的持续重要性。中国跻身GII前10是迟早的事情。”刘华表示。

与中方落实更多实质性合作

WIPO中国办事处是WIPO在华的延伸,一直秉持WIPO的宗旨和使命,致力于为总部与中国各利益攸关方搭建好友谊的桥梁,开展一系列工作,助力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WIPO中国办事处积极推动中国加入《马拉喀什视障者条约》和《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大力推广包括马德里体系、海牙体系在内的WIPO全球知识产权注册体系;设立WIPO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在中国境内开展涉外知识产权争议案件的仲裁与调解业务;通过全球专利数据库、全球商标数据库和全球外观设计数据库为用户提供数据服务;和各利益攸关方开展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等知识产权技术平台合作;支持知识产权能力建设,在中国落地WIPO学院的硕士研究生项目、暑期学校项目和远程教育项目。

刘华表示,WIPO和中国在落实可持续发展方面一直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未来也会有更多更实质的合作,可持续技术交易市场就是一个例子。WIPO中国办事处将不断加强与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提高WIPO全球知识产权体系在华的申请量,抓住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和红利;连接更多的媒体、市场和官学商民各利益攸关方,走进新技术、新兴行业领军人物和新一代,继续为中国各方提供更优质、更及时、更紧密的服务。

(记者: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