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波斩浪,需高扬品牌之帆
- 2025-05-13 15:47:54
观察中国的产业链韧性,第137届广交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观察中国的产业链韧性,第137届广交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2月20日,英国“品牌金融”咨询公司发布的《2025 年全球软实力指数报告》显示,中国的软实力排名首度升至全球第二。在“享誉全球的产品与品牌”这一指标上,中国升至第五。这不仅是品牌建设工作在“三个转变”重要论述指引下,历经十余年深耕细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更是中国品牌以国际化视野为引领,以多点开花、全面爆发的前沿技术为依托,大胆“走出去”、持续赢得全球消费者信赖与支持的鲜明印证。
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加强品牌建设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在爱马仕上海首店外排队人群的目光中,在小米新能源汽车27分钟5万辆订单的轰鸣里,在成都太古里二次元旗舰店的霓虹下,一场静默而浩荡的变革悄然兴起。面对全球化退潮、技术革命加速、消费代际更迭等诸多不确定性,“首发经济”划出一道清晰的轨迹。
随着我国各个领域核心技术持续突破与品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品牌建设持续发挥引领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品牌力量。
有观察人士预判,“十五五”期间,中国品牌将迎来全方位出海的“大航海时代”,与全球消费者共襄一场流动的盛宴。
五份中国品牌日专刊背后,是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在品牌建设领域从“宣传者”向“服务者”再向“推动者”转变的创新探索、勇毅前行的五年。
近期,“预制菜”话题备受消费者关注。各方讨论背后,是消费者对于知情权的关切以及对提高餐饮质量的诉求。当“锅气”成为评价菜肴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餐饮从业者们也应该思考,“预制菜”如何更好辅助行业发展,成为令人安心的美味。
国产动画电影的日渐崛起,本质上是从“文化符号搬运”到“精神内核重构”的跨越。早期国产动画电影对传统文化的运用,多停留于符号堆砌,虽有国风元素却缺乏当代共鸣。而《浪浪山小妖怪》从《西游记》中最不起眼的“巡山小妖”切入,将传统神话解构为“打工人的生存寓言”,精准戳中当代职场人的迷茫与困境。《哪吒之魔童闹海》则彻底颠覆“灵珠转世”的传统设定,让哪吒以魔童身份对抗天命,既是对神话的重构,更是对现实社会中标签化歧视的反思。这种“传统故事现代性转译”的能力,让古老文化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成为照见现实的镜子。
金秋九月,阳光漫过北京首钢园的钢铁高炉,勾勒出滑雪大跳台银亮的轮廓,让工业的硬朗与冰雪的清辉在光影里交融。9月10日,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年度主题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迎着秋日的清朗,带着沉甸甸的期待,如约启幕。
近年来,情绪消费悄然兴起,并成为一种消费新趋势新动能。所谓“情绪消费”,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受到情感驱动,追求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慰藉,以此实现情绪释放、精神享受和心理补偿等。当前,情绪消费正成为我国服务消费的新热点,消费者在情绪消费中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从而获取情绪价值和精神支持。
机器人“跑马”,不再是天方夜谭。随着“具身天工 Ultra”在全球首次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上率先撞线,最近又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加冕“百米飞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踏出从实验室迈向千行百业的坚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