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品牌日见证品牌新势能——写在第八个中国品牌日到来之际
“八音克谐,万舞有奕”是由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等八种材质制成的乐器所演奏出的不同声音,在整体协调、多样统一中臻于化境。品牌工作如是,通过各方努力、多方支持,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品牌的培育、创建、提升、推广,推动中国品牌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2024年5月10日,第八个中国品牌日如约而至。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背后,中国品牌已经闯出一片星辰大海。
8年来,我国自主研制的“复兴号”高速列车、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并网发电,全球首台百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正式投产,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国产大型邮轮制造实现“零的突破”……各行各业的品牌故事在过去一年精彩纷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加强对品牌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2017年4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关于设立“中国品牌日”的请示》,将每年5月10日设定为“中国品牌日”,从而凝聚了品牌发展社会共识,营造了品牌发展良好氛围,搭建了品牌发展交流平台,提高了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多部门,以及各地区、各有关单位扎实推进品牌建设各项工作。通过持续办好“中国品牌日”活动,加快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消费者关爱的品牌建设工作格局。
翻看近几年的政策文件,持续办好中国品牌日活动被多次提及。各方关注加持下,“中国品牌日”成为中国企业向全球市场展示优势和价值的重要舞台。备受关注的背后,是中国人对自己品牌的渴望。
今年中国品牌发展的一个重点是打造国货“潮品”。真正的“潮品”,当得了网红,更要能长红,关键要靠强品质、树品牌。特别是需要利用好商标制度,加强品牌保护、实现品牌价值。
品牌的意义,远比我们想象中重要。一个大的背景是,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作为“软实力”重要象征的品牌,也要跟上发展的步伐。不少企业以此为契机,发布品牌战略,输出品牌价值,焕新品牌形象。
从某一个层面来讲,衡量一个国家品牌竞争力的强弱,就看它有多少世界级的品牌。一个国家品牌价值越高,其对全球产业链的主导力就越强。
提升产品品质,加快品牌建设,正成为越来越多国内企业的追求。近年来,我国企业市场活力不断迸发,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由2012年的34.4万家增加至2023年11月底的48.3万家。骨干企业加快壮大,2023年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有142家,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已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3万多家,“小巨人”企业1.2万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186家。
多年来,有关部门不断创新举措提高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科技、效率、人才、品牌四个方面下更大功夫。《关于开展中央企业品牌引领行动的通知》,将其作为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四个行动”之一。
不仅如此,民营企业的活力正在不断迸发。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出口的自主品牌产品中,66.4%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民营企业持续推进品牌建设,在品牌创造、品牌管理、品牌效益上不断取得实效,提升了“中国制造”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
屹立于东方大地的中国品牌,必将从大江大河,流向大洋大海。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中国创新指数已从2011年全球第29位上升至2023年的第12位。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格局正在形成。当前,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汽车、光伏、通信设备、动力电池、稀土等产业处于并跑乃至领跑位置。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品牌有三处表述: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保障,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这些新表述,将会引领品牌新的发展方向。
归而总之,培育打造一批质量过硬、美誉度高、竞争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既有利于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有效引领、激发和拓展消费需求,又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还有利于推动更多中国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道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展望未来,我们要更清醒地认识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踏实打好基础,久久为功,扎实做好品牌建设工作。(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郭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