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突破口” 共同富裕的“均衡器

  •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 2022-06-16 13:33:58
  • 分享:

乡村振兴的“突破口” 共同富裕的“均衡器

——国家发展改革委服务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第三产业研究会会长李冠霖详解镇域行政区品牌培育建设

李冠霖.png

今年3月,我国首个镇域行政区品牌“马冈优品”培育建设正式启动。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服务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第三产业研究会会长李冠霖看来,这是一件在中国品牌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对我国那些具有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禀赋优势的地区、镇(街)均具有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性意义。

李冠霖常年深耕行政区品牌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开平市培育建设“马冈优品”的关键推动人之一。镇域行政区品牌培育建设是一个怎样的新理念?对推动乡村振兴有何作用?对促进实现共同富裕又有何意义?李冠霖对这些问题作了详细解读。

区域品牌建设亟须理论创新

本报记者:行政区品牌是一个怎样的新理念?和地理标志品牌等有什么区别?镇级行政区品牌又是什么概念?

李冠霖:大家熟悉的地理标志品牌、区域公用品牌等,都是区域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区域品牌建设面临品牌价值所有权主体缺失的困境,亟须区域品牌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突破。开平市马冈镇作为马冈鹅的原产地,尽管也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但马冈镇却不能从马冈鹅产业中获得相应的财税收入,鹅企和属地百姓也获益甚微。

行政区品牌是以行政区优质产品为依托、以行政区命名、由地方政府主导建设的集体性品牌。从我国行政区的行政建制看,就有国级、省级、市级、县级、镇级五个层级的行政区品牌,最基层的行政层级是镇(街),因此,镇级行政区品牌就是最基层的行政区品牌。例如,“马冈优品”就是由马冈镇人民政府主导建设的镇级行政区品牌。

由于行政区是一个区域概念,因此,行政区品牌属于区域品牌范畴。与地理标志品牌、区域公用品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等其他区域品牌相比,行政区品牌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品牌地域边界清晰——区域品牌可能会跨多个行政区,也可能在某个行政区划范围之内。行政区品牌产品来源地与行政区划地域面积一致,边界非常清晰。

产品品质层次分明——一般区域品牌产品的品质标准是扁平的,不同的区域品牌产品可能有一个质量标准。行政区品牌因行政层级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质量标准。因此,行政区品牌产品的品质是一个可以完全向下兼容、但不可以完全向上兼容的质量标准体系。

品牌权益归属清楚——行政区品牌与其他区域品牌同样都具有品牌的高价值。行政区品牌与行政区域密切相关、与属地资源紧密相连,因此,行政区品牌产品由地域因素产生的高价值权益归属于行政区属地是非常明确的。

品牌管理职责明确——行政区品牌横向不交叉、不重叠的特点使其具有品牌名称的唯一性。因此,行政区品牌产品高价值权益归属明确,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对行政区品牌产品进行标准制定、质量监管并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行政管理职责。

本报记者:培育建设行政区品牌,需要满足哪些先决条件?

李冠霖:建设行政区品牌,首先产品得是该行政区的原产地、原创性产品,还需要从品牌建设的物质基础、制度基础、动力保障和财政投入的合理性进行把握。“马冈优品”中的马冈鹅不仅具有原产地、原创性特征,而且,马冈鹅物种资源具有公共性特点,就非常符合行政区品牌产品范畴的条件。

看物质基础——区域品牌价值创造和市值来源主要有四大因素:劳动创造的价值、土地的产出物、供给稀缺性和地域文化。这四大因素成为打造该地区行政区品牌的物质基础。

看制度基础——土地公有制是行政区品牌建设最坚实的制度基础。农业区域品牌产品的高市值主要来源于级差地租,最直接的是来源于土地的地理位置、肥沃程度、微量元素含量及气候条件等的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在我国土地公有制背景下,只有属地人民政府才能代表该区域品牌产品获取级差地租的收益权和分配权。理顺级差地租收益在国家与地方财政、地方生产企业和地方老百姓之间的分配关系,是以行政区品牌建设引领推进区域品牌建设的关键所在。

看动力保障——地方财政增收是行政区品牌建设直接的动力保障。目前,区域品牌特别是农业区域品牌的发展面临“部分富民富企但不富财政”的尴尬处境。通过行政区品牌建设,把稀缺资源的高能量转化为当地财政的高收益,是调动属地人民政府、属地老百姓、属地企业积极性,激发工作热情和生产活力的重要途径。

看财政投入——如果采取直接注入个体农户、私营企业的方式,很易产生产权归属不清、财政资金使用不公,甚至是“寻租”等问题。将这些资金注入地方政府主导的行政区品牌建设不仅是合理的安排,也是绝佳的“承载体”。

“保真”“保税”“保质”是关键

本报记者:行政区品牌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开拓性、探索性的工作,涉及建设责任主体、品牌利益分配、体制机制安排等问题,如何理解行政区品牌建设的实现模式?

李冠霖:行政区品牌建设关键的问题是对产品进行“保真”“保税”“保质”。“保真”要求产品真实、消费真品;“保税”要求留住属于本地的税源;“保质”要求产品的高信誉度,保证产品质量。为此,我们认为“统一采购、服务集中、政府背书、溯源直供”的“统购直销”模式是行政区品牌建设重要的实现模式。

统一采购——按照行政区品牌产品标准,由地方人民政府授权国资企业作为总采购商和总供应商,负责对地方行政区品牌产品的采购与供应,负责与行政区品牌管理部门,包括协调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主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公检法执法部门等管理部门的工作,以保障产品的真实性和优质性。

服务集中——将涉及行政区品牌产品的初精加工、分级包装、展示体验、商品交易(线上线下一体)、溯源物流配送、供应链金融等主要服务性环节,在行政区内注册成立相应的公司,推动服务性企业在属地的集中与集聚发展,以保证属地经济能量的相关税收利益留在当地。

政府背书——发挥政府背书作用,为行政区品牌产品质量提供信用保证,通过发布文件、制定标准、发布标识、宣传推广等手段,以政府信誉保障行政区品牌产品的优质性与真实性。

溯源直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定行政区品牌产品全产业链、全供应链、全消费链跟踪溯源的二维码,进行全产业链、全渠道、全流程的追踪溯源管理,以保证行政区品牌产品能真正配送到消费者手中以及消费维权能顺利进行等。

本报记者:行政区品牌是地方政府主导的区域品牌,这涉及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行政区品牌建设会不会影响市场活力?

李冠霖:我们认为,行政区品牌建设不仅不会制约市场竞争活力,反而会增强并规范市场竞争。

一是行政区品牌产品的优质优价性可以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市场价格是产品价值的“打分员”或“考核官”,行政区品牌强调优质优价,“优价”正是市场对“优品”调节作用的体现。因此,行政区品牌建设反而需要通过市场彰显优质产品的优价性。

二是行政区品牌收益分配的合理性能激发优质劳动的积极性。行政区品牌产品高价值的核心源于优质劳动、行政区品牌产品的高价格以及通过对优质劳动创造价值的认可而获得的高回报。

三是行政区品牌产品的真实性能更好地引导和规范市场竞争。只靠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而不树立和维护真品、优品,这种市场竞争是不健康的竞争。行政区品牌建设就是通过优质产品来引导和规范市场健康发展。

促进“五增”实现“两山”高效转化

本报记者: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着力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镇域行政区品牌建设对乡村振兴有何作用?

李冠霖:产业振兴摆在“五个振兴”第一位,找到乡村产业振兴内生增长动力源是关键。以行政区品牌建设为突破口,引领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可以“一揽子”解决提高发展内生能力、培育优势产业、促进共同富裕等问题,更好地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行政区品牌把相关产品生产的农匠、工匠、非遗传承人、匠心服务人等能工巧匠挖掘出来,展现他们的智慧才华、生产技艺,成为乡村人才振兴最直接的表现。把属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统筹起来塑造品牌,推动形成并获得品牌高收益,不仅能够有效利用属地资源价值,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调动和发挥属地资源开发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文化是行政区品牌产品的灵魂。文化具有公共性特征,当地域文化没有形成收益的时候,没人关注文化知识产权的归属。一旦文化注入产品和企业中、形成品牌高收益的时候,地域文化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就凸显出来了。因此,行政区品牌建设对扩大乡村文化张力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资源是行政区品牌产品高价值的重要支撑。质量标准是品牌建设的基础和底线,通过行政区品牌建设倒逼企业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不断从无公害产品到绿色产品再到有机产品的提升。绿色有机行政区品牌产品的生产,能够倒逼生态环境的优化和提升,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如何治“散”成为乡村治理的关键。以党建引领行政区品牌建设工作,成为各级行政区品牌建设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通过行政层级关系强化镇党委对各村委在行政区品牌建设过程中的领导;另一方面,按照“行政区品牌+产业集群”模式,推动产业集群党建工作的开展。5月9日,开平市“马冈优品”行政区品牌产业集群党委正式揭牌成立,着力推动产业链党建有形与有效覆盖,点燃产业发展“红色引擎”,为集群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本报记者:镇域行政区品牌建设对实现共同富裕有何意义?

李冠霖: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这种较大差距形成的原因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把握。

从乡村角度看,由土地差异性、属地文化资源带来的收益在不同群体分配的矛盾日益凸显。实际上,优质农产品可以具有非常高的市场价格,但如果这种高收益分配不合理的话,反而会形成新时代分配不公的新矛盾。

从城乡角度看,我国从2006年1月1日起免除了农业税,种植、养殖、采集环节已经没有税收可言。而能产生税收的农产品深加工、物流运输、检验检测、商品交易、广告宣传、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环节均在城市尤其是在大城市。即使乡村产业振兴了,地方财政依然不能增收,富民富企穷财政的情况仍然存在。

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要求。培育建设镇域行政区品牌是在土地公有制、文化公共性背景下,由政府主导土地级差收益、公共文化资源收益分配合理化,实现全镇共同富裕的“均衡器”。通过“马冈优品”行政区品牌培育建设,把马冈镇稀缺的自然资源、独特的人文资源和原创的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品牌的高收益,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市场增信、品牌增值,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高效转化,推动乡村振兴和促进共同富裕。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付朝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