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塑品牌 以品牌带产业

  • 来源:山西日报
  • 2022-04-30 10:21:35
  • 分享:

“链条、科技、标准、数字、品牌、联盟”,面对这些高大上的表述,可能很少有人会把这些工业化词汇与养猪产业联系到一起,然而,今天的吕梁山深处,随着新技术的植入,当地生猪产业发展正在迎来一个工业化、标准化发展的新模式。从2021年年初到年末,短短一年时间,吕梁生猪产业规模从全省第五提升到全省第二,这不仅为当地偏远山区巩固脱贫成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全省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新的借鉴。

表面上是规模之变,但实质上是理念之变、模式之变

1月11日下午,记者走进吕梁市交口县的山西荷澜育种有限公司,这里是一个政、校、企合作的产学研基地,同时也是省综改区的碳减排项目试点。在企业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一份山西荷澜育种有限公司与山西伟爱量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的《项目申报合作协议书》。

来自省综改区的山西伟爱量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王子梦告诉记者,他们与山西荷澜育种有限公司合作的粪污无害化处理数据收集试点工作已经进入实施阶段。粪污经无害化处理,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而且经过干湿分离,干粪可以直接装袋,以肥料的形式回到土地,这一试验旨在为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过程中的碳减排提供科学支撑。

2021年以来,吕梁市加快农业“特”“优”发展步伐,抢抓全国生猪产业由东部向西部转移的发展机遇,将生猪产业列为全市农业八大特色产业之一,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来抓。依托吕梁地区地理资源优势,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和疫病防控因素,创新性地提出“上山、进沟、入园”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生猪产业向临县、兴县、石楼、方山、岚县、交口等6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及1个乡村振兴整体推进县(中阳县)转移。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市生猪存栏178.31万头、出栏227.95万头,较上年分别增长49.36%、47.05%,在全省的排名从第五跃居到第二。全市能繁母猪存栏达到21.23万头,出栏产能达到403.77万头,生猪生产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

吕梁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白海贵介绍:“吕梁生猪养殖表面上是规模之变,但实质上是理念之变、模式之变,打造技术化、标准化的种养循环发展模式是吕梁生猪产业发展的特色所在。”

来到方山县圪洞镇槐树墕村,山西昕广欣种猪育种有限公司就在这里,该项目总投资1.8亿元,形成集“生猪养殖—沼气生产—采暖炊事—沼渣还田—废水养鱼—有机种植”的农牧循环田园一体化生态养殖园区经济发展模式。该公司负责人白旭明告诉记者:“利用养殖场山坡耕地环抱场址独特地域优势,结合目前农村种植业收益疲弱的现实,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思路,我们修建200亩温室大棚用于蔬菜种植,承包环场坡耕地500余亩用于玉米种植,预计可制造饲料500多吨,所生产饲料全部用于生猪养殖园区种猪使用。同时,公司生猪养殖园区配套国内最先进的粪污环保处理设施设备,实施猪粪干湿分离高温发酵制作成有机肥直接还田,分离出的液体经过UASB厌氧发酵和污水处理以后成为液体肥滴灌玉米地,增加耕地地力,促进玉米等农作物生长速度加快。”

标准化、程序化不仅保障了企业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农户效益

在吕梁市生猪养殖产业发展模式中,山西锦绣大象农牧股份有限公司与当地农户进行了“订单式”合作,采取“三固定、五统一、两奖励”的“公司+家庭农场的”合同模式。即:猪苗价格固定、饲料价格固定、回收价格固定,公司统一提供种猪、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提供药品、统一制定防疫程序、统一回收。建棚给奖励、交保证金给奖励,合作养殖户按要求建符合标准的猪舍,交少许保证金,签委托养殖合同即可养殖。

文水县马西乡神堂村生猪养殖户翟小虎告诉记者,以前对生猪养殖知识缺乏,饲料营养成分不均衡,猪生长缓慢,成猪周期长,而且还不懂得如何防治疾病的发生,经常生病,致使养猪成活率不高,尤其面对猪瘟的发生更是损失惨重。即便是把猪养大,销售也是个问题,没有固定的买主,就算买主来了,销售价格也不一定就满意,谁也想多挣点。通过“公司+家庭农场”的合同模式,可使合作的农户养殖技术有保障、成猪销路不用愁、养殖无风险、资金无压力,养殖户的利益得到了保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发展过程中,吕梁市围绕产业发展基础和县域实施情况,大力植入科学养殖模式,探索推广了“政府牵头承建、龙头企业租赁经营”“订单”“合资建场”“国有资本参与、股份合作经营”“牧光互补”五种产业发展路径,提升了农户的养殖技术水平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与此同时,生猪养殖龙头企业与普通养殖户建立了利益联接机制,实现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兴县不仅成立了由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生猪产业发展领导组,还成立了由政府分管县长任组长的生猪产业集群化发展工作专班,高位推动生猪产业集群化、标准化发展。当地引进了北京誉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县规划建设5个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固体粪污制造有机肥,液体粪污还田利用,每年可处理水泡粪50万立方米,满足存栏20万头生猪粪污处理需求。

该县康宁镇新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孙丁丁深有感触地说:“政府号召农户生猪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这种新的科学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降低了生猪养殖风险,增强了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生猪养殖过程中疫病防控更加规范科学,疫病风险可防可控,生猪养殖成活率大大提升。同时,这种新型养殖模式提高了农户生猪养殖技术,农户的养殖技术逐步走向标准化、程序化,大大提高了生猪养殖效率,降低了养殖成本,农户通过生猪养殖实现增收致富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据悉,目前山西锦绣大象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已联合百世食安、中阳厚通等7户发起组建了吕梁市生猪产业联合会,首批已吸纳会员36户。下一步,该市将依托联合会运营“吕梁生猪”商标,全面开始区域公用品牌助力生猪产业发展新模式。

按照工业化发展模式,打造现代农业市场品牌

山西南山百世食安农牧业有限公司作为吕梁市交口县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作为推进畜沼综合利用,发展种养循环经济试点,建设了日处理240吨养殖污水处理系统,新增250kW沼气发电机组2组,年可用沼气发电162万千瓦时,构建了种养结合的现代生态农业循环体系。目前已经打造成集“饲料加工—育种—养殖—屠宰—熟食加工—冷链物流—品牌推广—门店连锁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其生产的“吕粮山猪”获得了直供港澳生猪饲养场资质,开设“吕粮山猪”直销门店230余家。

被当地人称为“猪司令”的山西南山百世食安农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师国栋谈起生猪养殖头头是道,他告诉记者:“我们公司之所以能够打出自己的品牌,主要是因为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养殖方式,采用自然与科学相结合的工业化模式,使用全自动化水料系统可以实现个性化的日粮与精准饲喂,通过更适合家猪消化吸收的水料系统可以提高10%的料肉比,降低10%的饲料损失,每一栋猪舍每一个料槽精确的饲喂控制在1‰的误差。同时,建立了全封闭性的全产业链经营体系,有效防控了非洲猪瘟的传播,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

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发展,除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与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那些甘于寂寞,多年如一日坚守在生产一线的技术服务人员也是一支重要力量。

临县生猪产业集群化发展项目实施以来,已经聘请吕梁农校专家对全县所有村级防疫员、规模场技术负责人共1600人开展了技术培训。正因为有了广大的扎根基层的技术人员的服务,才让新养殖户不走弯路。

林家坪畜牧兽医站的林永永就是其中一员。从2012年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开始,他已经在畜牧兽医站工作了10年时间。2021年,林家坪村村民张新平带头成立了临县牧源种养专业合作社,林永永在建场伊始,就一直给该场提供服务,从养殖场布局到防疫流程,从母猪产后护理到政策的宣传等等,事无巨细。林永永告诉记者,结合“三支队伍改革”,乡镇按有机构、有人员、有场所、有经费、有设施设备五有要求,组建生猪防疫专业服务团队,每个乡镇确定2名兽医人员专职服务于全乡镇生猪产业发展,从规模场选址、建设、仔猪引进、日常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生猪出栏全方位开展服务。

针对未来发展,山西荷澜育种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智认为,生猪在山西农产品中,是继大麦、小米之后消费量最大的产品,在畜牧产值构成中超过50%。养殖业尤其注重排污问题,必须要求粪土吸纳能力强,吕梁千沟万壑的地理条件满足了此项要求。长期来看,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生猪产业必须按照工业化发展模式,不断增加技术投入,并依靠技术优势建立行业话语权。(山西日报记者 沈佳 白军君)